岭南百岁国医大师养生经吹水有利养生
岭南百岁国医大师养生经吹水有利养生
健康一线10月11日讯 广东具有深厚的岭南中医药文化底蕴,孕育出独特的岭南医学流派。9日上午,由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女人养生软件社主办的“寻访岭南中医药世家暨岭南名中医大讲堂”活动启动仪式在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健康广场举行。同时,出席活动的领导和嘉宾共同为寻访岭南中医药世家暨岭南名中医大讲堂启动活动举行了揭牌仪式。
广东具有深厚的岭南中医药文化底蕴,孕育出独特的岭南医学流派。据了解,本次寻访活动的目的就是要从源头发掘岭南中医世家,传承与发展中医学术流派,充分发挥学术流派特色优势,加快提高临床疗效。同时,通过寻访活动向社会大众展示岭南医学流派的疗法、技艺,将本地中药材运用科学普及给听众,有效传播中医健康养生知识。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会长、广东省中医院终身名誉院长吕玉波指出,岭南中医药流派可谓国家中医药的重要分支,广东老百姓人均寿命长,离不开岭南中医药。“通过此次寻访,理出岭南中医药世家的疗法经验、保健养生绝招,最终得益的是老百姓,今后寻医问药更方便了。”
活动开始前半个小时,健康广场上已人头涌动,不少市民饶有兴致地向现场工作人员打听今天的讲堂内容,并拿出手机扫梅州养生谷健康有约微信公众号二维码了解活动信息。
市民林女士早早地来到了活动现场,平时特别注重养生的她听说今天有国医大师邓铁涛的弟子亲自传授养生方法,专程从番禺区赶了过来。“邓老是国医大师,他这么长寿,一定有很多经验心得,他弟子的讲座值得一听。”林女士表示。
现场观众中不乏年轻面孔,后的梁女士很早就经视养生会微信公众号健康有约,“我身体不太好,平时喜欢阅读中医药保健和饮食养生方面的文章。很早就知道有这个讲岭南百岁国医大师养生经:吹水有利养生上报名太火爆,没抢到入场券。但今天还是来现场看看,站着听也好。”
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的两位弟子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邹旭、心血管科大科主任吴焕林主讲的“岭南名中医大讲堂”k22期讲座,更是吸引了众多市民,不少人站着听完了整个讲座,有人拿出纸笔,认真记下专家讲的各个要点。讲到精彩的地方,大家还纷纷拿出手机拍下专家的PPT,打算带回去慢慢研读。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会长、广东省中医院终身名誉院长吕玉波指出,今年八月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传递出一个重要信号,即在指导思想层面,把卫生工作与疾病的关系转变为卫生工作与健康的关系。“希望人们不要等到有病才去治疗,而应该重在预防,让人们少生病、不生病。”吕玉波说,中医药的优势恰恰在于“治未病”,不仅人的健康问题,也人的生命全过程。中医药的特色和所长不仅体现在治病上,中医在养生保健、病后康复领域更有独到的优势。
当天登上名医大讲堂的两位教授是国医大师邓铁涛的徒弟,“邓老已经过了百岁,走路如常,思维比有些年轻人还清晰。”吕玉波感慨,邓老之所以健康长寿,除了长寿基因的影响,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一直遵照着中医几千年来指引国人养生的方法。吕玉波希望通过这样一个活动,挖掘出邓老等岭南名中医独到的养生方法、学术思想、临证经验,让更多人知晓,从而让岭南人民更健康长寿。
“广东中医药界以开放、包容的气质和传承、创新的实践,在全国中医药界独树一帜。”吕玉波指出,岭南中医流派百花齐放,中医药世家的传承与发展,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功不可没。例如“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就出自中医药世家,而如今活跃在岭南中医界的许多名中医,都有着家中数代悬壶济世或出自杏林名师门下的成长背景。
“家传和师承教育是中医的传统传承模式,尤其是在民间,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吕玉波说,为了保证学术传承,老师选择徒弟往往比较严格,承者从小耳濡目染,容易培养兴趣,师徒一起生活,关系融洽,对行医经验的传承更加到位。
随着时代的发展,正规院校教育成为中医职业教育的绝对主力,培养出了大批拥有系统的理论与专业知识、统一的操作技术水平的中医人才,保证了中医事业的稳定发展。如何将院校教育与中医药世家所代表的师承教育两者有机结合,是岭南乃至全国中医药界谋求大发展所必须面对的课题。
昨日,101岁的国医大师邓铁涛专门接灿姐养生养生年礼品,特别寄语“振兴岭南中医药”。
岭南百岁国医大师养生经:吹水有利养生,百岁高龄的邓老依旧精神矍铄、面色红润,不仅走路如常,而且思维敏捷,看问题精准清明,说起中医药学传承更是谈兴大发,眼神闪亮。
邓老认为,寻访中医药世家,对于岭南中医药的意义,一句言之:“要像中国文化一样,让其黄河发源、长江发展、珠江振兴。”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广东形成独特的岭南中医药流派。邓老指出,岭南中医学采中原之精粹,纳四海之新风,兼收并蓄,自成体系。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诺贝尔奖,其源头也可追溯至岭南中医药。10多年前,晋代名医葛洪在广东罗浮山写下了的《易晟源养生》,其中的十五个字:“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启发了屠呦呦成功提取青蒿素。
说起中医药的振兴,邓老直言:“传承很关键!”他指出,新中国成立前,岭南中医药还全靠家传、拜师,邓老父亲是中医,就是“师傅带徒弟”地将邓老带入医门,并且不断发现中医药同行中的名师,让邓铁涛跟随学医,“望衫尾,学本领”。
邓铁涛两次参与新中国成立后全国4所中医药院校的教材编写,第二版教材后来被公认,邓铁涛主力完成的诊断学部分,甚至被一名美国人翻译出来,在英国出版。他说,这套教材编者全是临床中医师,也是另一种师带徒。因此,邓老后来做了一件至今为之自豪的事:梳理全国中医药精华名家,一个个写信给他们,请他们到广东省中医院来带徒授业。如此一来,全国中医药家在岭南薪火相传,不仅开源传承,更让广东老百姓得到更多更精粹的中医药呵护。也正是有这样的传承感悟,邓老对岭南中医药世家的寻访非常重视,寄语“振兴岭南中医药”。
作为国医大师邓铁涛的高足,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邹旭教授娓娓讲述这位百岁老人的“养生经”。邓老在诊疗之余潜心研究的中医药学养生之道,总体有24点,可概括归纳出4大方面:养德、养心、养脾胃和养肾。
养德排首位。高尚的道德可使人心态平和、性情开朗,从而使人体气血通达,有利于防病保健、延年益寿。
第二是养心。首先要开心,“笑一笑,百年少”。做人要有爱好,如书法、音乐,常闭目养神,不要时常盯着手机,保证充足睡眠。
三是养脾胃。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吃杂不宜偏,尽可能吸收丰富的微量元素,广东人少吃寒凉。动以养脾,邓老从岁后就开始习“八段锦”,常摩腹也可改善肠胃,每天顺逆各次。
四是养肾。午间散步,采阳助肾,早上6~10时的太阳有助活血化瘀,下午四五时的太阳助补钙。
在恩师养生经的基础上,邹旭加入了现代生活的元素。“一定要重视早餐。我会在早餐里加入适量的牛肉、蛋和青菜。”此外,邹旭强调,现代人要多与他人“吹水”粤语“聊天”,不要吝啬语言沟通,“吹水可多出汗,有助脾胃的代谢。”
岭南中医药,着眼于本地域多发病、常见病的治疗,勇于吸收民间医学经验和外来医学的新知,充分开发利用本地药材资源,形成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医家风格和用药习惯。